如何三天看完540页的微观经济学?
时间:5年前 阅读:5726
在公众号上看到曹大的文章:微观经济学 读书笔记,看完后对曹大的看书效率佩服得五体投地。根据文中的信息,曹大“正常开会,写文章,接待合作伙伴和朋友”,并且“睡的很多”(留言评论),每天抽出了2-3个小时啃书。经过三天,看完了曼昆教授540页的《微观经济学》。
佩服曹大学习效率的同时,也对曹大旺盛的精力表示汗颜。开会、写文章、接待朋友、睡得很多、看书2-3个小时,这些事可以发生在同一天。普通人一天之内完成其中的任何三件,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德认为过了充实的一天。更弱的像我等渣渣,早上从家里梦游到公司,傍晚拖着疲惫的身躯晃荡回家,光是上班这个事,就已经感觉身体被掏空。回到家只想躺下玩手机睡觉,看书写文章的行为被归入理想。优秀的人越努力,动力越足,渣的人越容易混吃混喝等死。
抛开佩服和自我惭愧,抛出一个问题:普通人如何三天看完540页的微观经济学?
本科期间,经济学原理两本都拿到手,惭愧的是过完整个暑假,宏观经济学这本书都没看完(估计看了六分之一)。放在今日,这两本书一个月内看完问题应该是不大,但像曹大这般迅速看完并消化,只能表示羡慕和佩服。认真思考一下其中的差距,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决定看书的效率和质量:
- 主观意愿。买的书往往不如借的书看得快,因为借的书一般看的意愿更强,读的也就越快,吸收更好。
- 知识体系。高中的时候看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,看不怎么明白,最后看不下去。现在对物理和宇宙的了解远超高中,就能轻松阅读《时间简史》、《平行宇宙》等科普书。知识面覆盖越广,对书中内容产生共鸣的点也会越多,也越能刺激阅读的欲望(犹如看电影或者动漫时get到越多的neta,越觉得入味)。
- 阅读方法。有的人阅读完书后会对内容加以整理,消化并吸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;有的人则是看完扔一边,对书的内容渐渐淡忘。有书评或者影评的人,既充当消费者,同时也是内容生产者,对知识的参与感也就越强。这类人往往看书更为高效和营养。
所以要像曹大这般保质保量的阅读,既要对知识的渴望强烈,也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保证阅读顺畅,还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消化吸收。希望今后能向曹大看齐。
参考
- 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mf4j07bFRP7Br4laoIUKpQ
本站声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https://www.qiquanji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微信扫码关注
更新实时通知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