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权产品扩容 私募如何应对
时间:6年前 阅读:4312
(期权产品扩容 私募如何应对)
证监会新闻发言人8日宣布,将扩大股票期权、股指期权试点,在沪深交易所开展沪深300ETF期权交易,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沪深300股指期权交易。这是近五年来场内股票期权首次增加标的。对此,市场各方反应热烈。不少评论认为,这增加了一个资管的新“神器”,或许能脱离市场波动的苦海。作为私募机构,该期权推出对其有什么影响?私募基金天然具有对新工具运用的便利性。那么在期权的运用上,将有哪些方向?
《亿万》是一部关于金融行业的美剧。其中有一个经典的期权例子。剧中泰勒的指导老师麦菲根据老板的指令,需要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卖出500万股布鲁赫恩钢铁(Bluudhorn Steel)。据他们测算,该操作对市场的冲击成本将在千万美元。对此,泰勒提出了一个建议:买入行权价40美元的布鲁赫恩认沽期权,再卖出行权价45美元的认购期权。这是经典的期权领口策略。在组合构建之后,现货得到了保护,若股价低于40美元,就会得到期权保护,相当于确保在40美元价位上卖出;卖出认购期权获得的权利金,又弥补了买入认沽期权的支出。这样,在处理组合时会更加淡定。未来期票期权推出,将优化基金操作,长远看,也对降低市场波动起到一定作用。
谈到对冲尾部风险,可以用车险来做比喻。假如你新买了一辆汽车,担心其受损,就会买一份车险来获得未来的一份(索赔)权利;将来若真的遭受损坏,就可以找保险公司赔偿。这就锁定了损失的边际,付出的是期权费。
如果把对冲尾部风险的方法倒过来用,就成为以小搏大的策略。这个投资者其实并不陌生,如理财产品中的挂钩股指的结构化产品。采用固收+买入期权,如挂钩股指、挂钩商品、挂钩外汇等,其中由固定收益部分提供一笔期权费,期权部分提供收益结构。这类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在于能提供一个最低收益保障(即固定收益扣除期权费后剩余部分),同时上行还有一定弹性,与银行当前的“结构性存款”或券商的“收益凭证”本质相同。
套利策略则是比较高阶的玩法。这里面主流的量化私募均有参与。据统计,2018年,50ETF期权交易中保险交易占比为13.97%,增强收益交易占比为45.29%,套利交易占比为22.35%,投机交易占比为18.39%。沪深300ETF和股指期权上市之后,标的资产的多样性将进一步丰富,也为套利增加了更多空间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9月底,存续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0018只,基金规模为2.35万亿元。但以期权为主的私募产品还不多,统计所有的私募基金,名称中带有“期权”两个字,以期权为特色的投资产品不到200只,还处于起步阶段。
不过,笔者认为工具不能保证盈利,并不是有期权交易就能制胜。记得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,在论坛上有这样的讨论:如果有对冲工具就能实现稳定盈利。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也没能见到盈利稳定且盈利有吸引力的基金。从本质上看,金融产品收益都是实体经济的漏出。针对期权的运用,应从两方面去看私募的切入点:一是在衍生产品上进行套利的基金,大部分是以量化基金为主,可以取得相对稳定的收益;二是具有对企业定价能力强的私募,即经常说的选股能力强的私募未来会获得高收益。而选股能力差的私募将越来越难做,因为从长远来看,A股的波动幅度必将下降,运气在投资中的“作用”将越来越小。
(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)
本站声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https://www.qiquanji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微信扫码关注
更新实时通知
网友评论